2015年科技工作会议报告
      作者: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来源: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日期: 2015-04-27   点击:        打印  ] 我要分享

   4月18日,我院2015年科技工作会议暨科技管理改革培训班在海口院区召开。汪学军副院长在会上作我院2015年科技工作报告。现将全文刊发如下,供大家深入学习。

抢抓机遇 勇于担当 引领热带农业科技发展
汪学军 副院长
(2015年4月18日)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2015年科技工作会议。正值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热带农业科技得到科技部、农业部等上级部门高度重视,马司长、唐司长亲临会场指导,并将作辅导报告,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机遇,部署2015年科技工作。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引领热带农业科技发展”。下面,我代表热科院作工作报告。
   一、科技支撑热带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在科技部和农业部等部委领导下、在热区九省(区)政府的支持下,我院坚持“产业导向、创新机制、开放共享、重点突破”的理念,按照“开放办院、特色办院、高标准办院”的思路,以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为己任,开展热区科技大联合、大协作,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热带农业科技中心,强有力地支撑热带现代农业发展和热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院围绕国家目标和热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打造涵盖现代热带农业全产业链的完备科研与学科体系。围绕热带现代农业增产、增收、增效,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联合热区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共收集保存热作种质资源约4.7万份,建设了8个国家种质资源圃,构建了开放的热作种质资源保存和评价技术体系,为热带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种质基础。实现了我国天然橡胶标准化、规范化加工和相关技术和设备出口,打破了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大国的技术垄断;突破高性能特种工程天然橡胶加工关键技术,有望实现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用胶的国产化。完成世界首个木薯全基因组测序与光合产物高效运输与积累模型;选育15个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促使品种更新2代,推动木薯产业发展,为我国食品工业与化工行业提供重要的淀粉原料;21个热研系列热带牧草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形成了“北有苜蓿,南有柱花草”的草业发展新格局;胡椒、咖啡、可可、剑麻集约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单产位居世界先进水平,并成为主要生产国之一;攻克了油棕组培的技术难关,可实现大规模种植,增强我国热带油料生产能力;甘蔗脱毒种苗、香蕉组培苗、冬季瓜菜、“晚熟芒果”等优良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优势产业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全国人民的“糖罐子”、“菜篮子”及“果盘子”;掌握了高温发酵生香、纤维精细化加工等核心技术,构建了香草兰、椰子、菠萝等特色热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为我国特色热带作物产品加工实现由“手工作坊式”向现代化加工的跨越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橡胶白粉病、香蕉枯萎病等重大病虫害,椰心叶甲、螺旋粉虱等入侵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初步构建转基因作物和生物安全监控技术体系,为建设国家南繁转基因专区和南繁区的生物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以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重点,致力于突破海洋生物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分离与鉴定技术,开发研制新型药物、生物农药及功能饲料,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和蓝色农业发展。
   这些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突破,为保障国家天然橡胶战略物资安全和热带农产品有效供给、助力热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热带农业“走出去”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深刻分析研判当前热带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心之大、文件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热带农业科技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热带农业科技肩负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决策。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无创新,则无出路”,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更是大势所趋。我国热区陆地面积5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是甘蔗生产的“糖罐子”基地,是以冬季瓜菜为主的“菜篮子”基地,是热带水果生产的“果盘子”基地,是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此外还拥有200万平方公里海洋,占全国2/3。但热区多为老少边穷地区,2000多公里边境线,农业人口达1.16亿,在国家统计的贫困县人口中,近一半聚集在热带区域,其中60%的农民靠热带农业获取收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加速,我国热带农产品进口不断增长,热带农业面临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天花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地板”以及资源环境束缚“三面夹击”的发展处境。热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地带,热带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原有的热带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不能再走拼资源、拼消耗的老路,必须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热带农业的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热带农业科技面临新要求
   “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央全面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刻分析农业发展新形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提出的战略部署。随着政策、投入等要素驱动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热带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对科技支撑的倚重将越来越大。新时期,科技如何应对热区经济发展由更多依靠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科技如何支撑生产方式由注重保障有效供给向“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转变,科技如何引领热带农业发展路径由更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向依靠资源高效利用和设施装备提升转变,如何在热区完成农业部“一控二减三基本”的重要工作目标,这些都是我们热带农业科技工作者今后一段时期要承担的使命和努力的方向。
   (三)我国农业“走出去”对热带农业科技提出了新期盼
   今年是我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530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热区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技“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作为热带农业科技的国家队,必需充分挖掘热带农业特色和热带农业科技优势,加大与热区主要国家开展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资源与基因资源创新、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领域合作研究,通过建设联合研发中心、示范农场、开展人员培训等方式,提高在世界热带农业科技领域的话语权,为服务国家外交做出新贡献。
   (四)深化科技管理改革,热科院要有新举措
   去年3月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发11号、国发64号、中发8号等系列重要文件,对科研项目、资金、科技计划、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出顶层设计和重大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改革目标,调整科研导向,按照产业需求,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更加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及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尽管与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相比,热带作物面积相对较小,但也有1.42亿亩,其战略地位以及对热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是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勇于担当,快速适应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科学有效地配置科技资源,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彰显我们热带农业科技国家队应有的责任担当。
   当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相比,与热带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我们的整体科研实力还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力度还不够,引领热带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振奋精神、顺势而为、敢于担当,以服务热区“三农”为己任,切实承担起农业部赋予我们作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的“火车头”、热带农业成果转化应用的“排头兵”和热带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孵化器”的光荣职责和使命。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推进我院2015年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是热带农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入实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我院年初发布的“十二项热带农业科技工程”,在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比较效益上下功夫,着力突破一批现代热带农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为热带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规划
   我院已初步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下一步,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继续修改完善,进一步加强与科技部、农业部等部委以及热区省份相关规划衔接,并做好总体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的协调统一,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围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两个轮子”,统筹配置全院各种资源,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推动我院“十三五”各项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二)大力实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一是明确重点领域和方向,推进十二项热带农业科技工程实施。紧紧围绕我院热带经济作物、南繁种业、热区粮食作物、冬季瓜菜、热带畜牧、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六大创新领域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热带农产品加工、热区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热带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和监测、热带作物产业标准化、热区土壤地力培育六大学科方向,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扎实推进天然橡胶节本增效、甘蔗增产增糖增效、中国热区粮食作物绿色增产、热带木本油料产业升级、热带饲料与特色畜牧、海南南繁种业、热带香辛饮料作物、热带园艺作物提质增效、热带农产品精深加工、热带生态农业、热带海洋资源高值化利用和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十二项热带科技工程。
   二是加强分类设计,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重大项目。加强院内资源整合和院外联合协作,牵头或参与研究国家和热区省份“十三五”热带农业科技需求,重点谋划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争取在热带作物增产提质增效综合技术、滇桂黔等南方石漠化地区土壤改良与综合发展、热区退化土壤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天然橡胶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热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热区南药可持续创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热带作物木薯遗传基础及产业拓展专项和我国热区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八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上取得突破。认真做好国家化学农药肥料减施试点专项的组织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积极组织和参与九省区兄弟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申报项目,共同攻关各省区热带农业产业发展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同时要统筹抓好项目实施和成果产出,实施知识产权全程管理,提升项目执行质量,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三是抓好学科平台建设。举全院之力加快推进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筹建;做好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评估;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建设。积极做好依托我院牵头建设的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学科群评估,运行好1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7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和3个科学观测实验站;争取参与油料作物、农业机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学科群建设;不断完善现代热带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争取天然橡胶、木薯、香蕉等19个产业技术体系的32个岗位和23个综合试验站列入农业部布局调整支持范围,争取芒果菠萝、热带香辛饮料作物列入新增体系;加快推进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三)创新机制,加快推进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大力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构建“政府+科技+企业”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发挥政府项目推动、企业合作拉动、转化效益驱动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在生产、市场和营销上的优势,发挥我院在人才、项目、成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与企业强强联合,提高我院的成果转化率。
   今年,我们要积极参与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等建设;依托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科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进橡胶、木薯、甘蔗、香蕉、南药、园林苗木、畜牧新品种等现代热带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重点推进工程胶、艾纳香、香辛作物系列加工产品、澳洲坚果、椰子油、菠萝叶纤维等热带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生产;加强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南热带植物园、椰子大观园、南亚热带植物园建设管理,拓展示范功能,增加经营收入;结合推进“美丽乡村”,加快试验场休闲农业建设;加快橡胶木综合利用、艾纳香、工程胶3个课题组成果转化激励试点工作。
   (四)加强示范推广,服务热区“三农 ”
   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参与热区各类园区、示范区等的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的建设;认真做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科技特派员”、“冬春科技大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及“海南省中部六市县农民增收”、“海南省科技活动月”等工作,在九省区广泛开展以“百名专家兴百村,百项技术兴百县”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科技专项活动,探索、实施科学高效的农业推广模式,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充分利用12316短信、微信、远程诊断等科技服务平台,拓展服务范围,延长服务链,有效提升热区农业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强化热带农业国际合作研究,加大热带农业“走出去”步伐。一是吸引海外高端热带农业顶端科学家和团队参与合作研究,重点开展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合作研发、热带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创新利用以及热带作物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合作研究;二是与国外知名科研机构共建国际科技研发中心,重点策划建设中法热带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中美热带植物保护合作研究中心;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科技支持企业“走出去”,以天然橡胶、油棕、木薯、甘蔗、可可、剑麻等热带作物为主栽品种,建立境外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并涵盖种植、加工、贮运、贸易等环节,更加注重其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
   四、凝聚力量,抓好落实,为实施科技创新提供坚强保障
   (一)解放思想,突破定势,增强全院凝聚力
   2015年是近年来科技政策环境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张桃林副部长在全国农业科教工作会议上指出,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全院干部职工特别是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班子要跳出原有烙印和固化思维,打破“固守一亩三分地”的僵化意识,打破过去“保姆式”科技管理思路,加强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和战略思维,认真研究中央深化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密集出台的政策规定,抓紧理清改革思路,明确发展定位,积极主动谋划工作布局,努力凝聚全部力量,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的上下联动局面。
   (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落实人才强院强所战略,围绕“十百千科技工程”,在作物学、农业生物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学等专业领域,继续推进“十百千人才工程”,实施首席科学家或专家制度。统筹规划、科学设岗,公开竞聘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优秀科研人员,加大力度吸引海内外热带农业顶端科学家,打造一批创新能力超强的优秀创新团队;围绕建设高效的管理体系,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原则,公开聘任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管理人员;围绕支撑科研队伍建设需要,以建设高标准的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大型设备共享平台为目标,加强工勤技能团队建设,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相互支撑的人才队伍。
   (三)深化协同创新,形成科技创新强大合力
   加强协同创新,按照一盘棋、一条龙、一体化的要求,积极参与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实质运行,助力深化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凝聚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力量,在唐珂理事长带领下,进一步探索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协同机制,当好“龙头”,联合热区九省区农科院所、企业、大学,重点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策划争取,同时积极争取热区九省区横向科技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充分发挥协作网协同创新,协作推广的作用。
   (四)实施绩效评价,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与即将颁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我院将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遵循科研工作规律,院所两级要制定科技绩效评价与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相关指导性意见和实施办法,以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坚持分级分类评价,探索知识产权分配新机制,真正体现研究成果与个人贡献、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等挂钩,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精神活力
   继续弘扬经过61年积淀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热科院精神”,倡导科学精神、提倡潜心钻研、摒弃浮躁之风,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树立优良道德和学术风气。特别是要扶持和提携青年科研人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敢于质疑、不惧失败,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潜力,形成开放包容、激励创新、协同高效、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之年,是充满挑战、机遇和希望的一年,热带农业科技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肩负起国家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紧紧围绕“创建世界一流的热带农业科技中心”这个发展定位,鼓足干劲、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不断创新,为推动热带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201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Baidu
    map